“這不僅僅是生產一線技改提升的一次實踐,更是創新精神的生動體現。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,要加快技術創新成果應用!” 由白云山潘高壽二車間申報的《一種塔簧式灌裝頭》實用新型專利于近日順利通過了審批并收到了專利證書,團隊成員們都激動不已、備受鼓舞!
為解決染菌問題,二車間管理人員和保全班組集思廣益,著手對高速回轉式灌裝壓蓋機進行了優化改造,將原有的硅膠球式灌裝頭,優化改造為企業自主研究的塔簧式灌裝頭,在有效降低微生物風險的基礎上,減少了清洗耗時,有效生產時間增加1小時,日均產能增加1批,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、擴大產能。
為了尋找染菌風險的根源,團隊成員進行了全過程排查,最終將風險點鎖定在高速回轉式灌裝壓蓋機的灌裝頭上。該設備原裝配置為硅膠球式灌裝頭,他們將其進行拆解查看后,發現結構復雜的灌裝頭內存在殘留水。正是這些殘留水影響了藥液損耗,并有滋生微生物的風險。
若運用熱風烘干等方法將殘留水排凈,則微生物檢測結果安全穩定。但這一清洗操作過程耗時較長,影響生產效率,且需要人工輔助、手動提升灌裝頭進行排水,存在夾傷手指的安全風險。
找到問題所在,團隊開始研究措施,積極探索,解決痛點。
針對問題所在,團隊嘗試采用更加便于清洗和排水的塔簧灌式灌裝頭。經過反復的頭腦風暴,他們一步步繪制圖紙、制作樣品、測試改良、驗證穩定性,終于制作出在裝量、性能、結構上完全可以替代原硅膠球體且符合GMP標準的灌裝頭。
“兩個月的時間,十幾次的測試和改良,這是一個反復打磨、精益求精的過程”,二車間主任黃建平介紹道。每一次測試驗證都是一次考驗,樣品尺寸存在偏差、回彈還不夠順暢、內部結構還不夠完善……面對一個個問題,團隊成員不懈努力,逐個攻破。全面替換新的塔簧式灌裝頭后,綜合每天縮短清洗排水時間60分鐘,且無需人工輔助,節約工時約12個工時/天。
“取得實用新型專利不是終點,而是新的起點”,下一步他們還要不斷優化現有的清潔方式,并逐步論證、驗證其可行性。
這一改造也打破了備件供應僵局。因原設備廠家已停產硅膠球,目前無法在市面上找到合適配件。原硅膠球隨時會出現老化、失去彈性的情況,進而導致設備停擺。
而企業自研的塔簧式灌裝頭,利用塔形彈簧的錐形結構及管筒間隙配合控制,整體結構巧妙簡單,拆裝便捷。采用的不銹鋼材質符合GMP要求,材料普遍易得,且耐腐蝕、耐高溫、使用壽命長,成本低廉、性能優越。經測算,本次改造的運用可節約備件成本9萬元以及購置新設備的潛在費用200萬元,效益顯著。
像自研塔簧式灌裝頭這樣的“小改進大提升”在生產一線正逐步成為常態。白云山潘高壽工會緊緊圍繞精益生產、降本增效、技術創新等重點工作,持續開展“五小”活動,不僅讓職工看到了“五小”創新成果在提高生產效率、降低勞動強度、節約成本等方面帶來的成果,還有效激發了職工創新熱情,讓創新成為一種工作日常。自2023年活動開展以來,職工總共申報了80個項目,累計創造經濟效益900余萬元。
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是創新。白云山潘高壽工會將繼續扎實推進“五小”創新活動,引導職工以“小”問題入手,從“小”創新做起,立足本職崗位,在生產實踐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,動腦筋、想辦法、解難題,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,匯聚成白云山潘高壽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。